分型 | 描述 | |
---|---|---|
Ⅰ | 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(LAA) | 颈动脉超声波检查发现颈动脉闭塞或狭窄(狭窄≥动脉横断面的50%);血管造影或MRA显示颈动脉、大脑前动脉、大脑中动脉、大脑后动脉、椎-基底动脉狭窄程度≥50%。
患者如出现以下表现,对诊断LAA有重要价值, (1)病史中曾出现多次短暂性脑缺血发作(TIA),多为同一动脉供血区内的多次发作; (2)出现失语、忽视、运动功能受损症状或有小脑、脑干受损症状; (3)颈动脉听诊有杂音、脉搏减弱、两侧血压不对称等; (4)颅脑CT或MRI检查可发现有大脑皮质或小脑损害,或皮质下、脑干病灶直径>1.5 cm, (5)彩色超声波、经颅多普勒超声(TCD)、MRA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(DSA)检查可发现相关的颅内或颅外动脉及其分支狭窄程度>50%,或有闭塞; (6)应排除心源性栓塞所致的脑卒中。 |
Ⅱ | 心源性脑栓塞(CE) | (1)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与LAA相似; (2)病史中有多次及多个脑血管供应区的TIA或卒中以及其他部位栓塞; (3)有引起心源性栓子的原因,至少存在一种心源性疾病。 |
Ⅲ | 小动脉闭塞性卒中或腔隙性卒中(SAA) | 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具有以下3项标准之一即可确诊。 (1)有典型的腔隙性梗死的临床表现,影像学检查有与临床症状相对应的卒中病灶的最大直径<1.5 cm; (2)临床上有非典型的腔隙梗死的症状,但影像学上未发现有相对应的病灶; (3)临床上具有非典型的腔隙性梗死的表现,而影像学检查后发现与临床症状相符的<1.5 cm的病灶。 |
Ⅳ | 其他原因所致的缺血性卒中(SOE) | SOE临床上较为少见,如感染性、免疫性、非免疫血管病、高凝状态、血液病、遗传性血管病以及吸毒等所致急性脑梗死。这类患者应具备临床、CT或MRI检查显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灶以及病灶的大小及位置。血液病所致者可进行血液学检查,并应排除大、小动脉病变以及心源性所致的卒中。 |
Ⅴ | 不明原因的缺血性卒中(SUE) | 这一类型患者经多方检查未能发现其病因。 |
结果解读 | TOAST亚型分类标准是对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病因学的分类,有一定的临床价值,但临床研究表明仍有一部分患者在起病3个月后难以得到明确的TOAST诊断。其原因可能在于TOAST分型侧重于病因学诊断,而病因学诊断的确立,需要一定的时间检查、观察和随访。在临床工作中,实验室及影像学的检查,以及病情观察和随访均需要一定的时间,只有当这些资料完整 后,才能得到正确的病因学诊断。 |
---|---|
相关解释 |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试验(TOSAT)亚型分类标准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学分类标准。该标准来源于一个多中心、随机、双盲、对照的临床研究。TOAST亚型分类标准侧重于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学分类,根据这一分类方法提出的大、小血管病变学说在脑梗死的发病机制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。根据临床特点及影像学、实验室检查,TOAST将缺血性脑卒中分为5个类型。 |
参考来源 | [1]王志宏,韩仲岩.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TOAST分型标准[J].临床神经病学杂志,2007,20(5):392-392. |